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季,在龍魚的產地加里曼丹島是沒有冬季這個季節的。所以怎么才能讓龍魚感覺不到冬季的來臨,猶如在產地加里曼丹島的生態環境和溫度一樣呢?怎么樣才能讓龍魚健健康的平安渡過這個冬天呢?這都是龍魚愛好者所關心的問題。龍魚的溫度在冬季是特別重要要注意的。每一年四個季節的溫度都是不一樣的,而龍魚的原產地加里曼丹島因位于赤道上所以每個季節都是高溫的,所以龍魚從小到大通常都是生活在水溫位于28~38℃間,由于水質天然且溫度均維持在高衡溫的狀態,因此成長迅速且體格、體態優良也成為該產區龍魚的最大特色。
溫度的調節
我國由于地域廣闊,南北冬季氣溫差異較大,所在大家就要根據各自地區而選擇加溫的時間和合適的加溫器材,而天氣都是續漸變冷的,所以魚缸里的龍魚也要根據天氣來調整加溫器。以前說過,龍魚最適合的溫度是28度,這個水溫對龍魚而言是最舒服且最適合成長的環境,且有助于缸中硝化系統的新陳代謝及循環。所在大家就要在冬天來臨時,正確評估魚缸的尺寸大小并搭配適當的加熱器使用,讓龍魚保持適合的溫度過冬。
龍魚冬季的疾病預防及治療
冬天龍魚的疾病防治大家一定要重視。水溫一定要盡量控制在28℃,換水時盡量用溫水,溫度自己用手去感覺略高于缸內溫度就可以了,建議每次換水量不要超過1/3,并且在注水前加入適量水質穩定劑,且在換水時注意要同時清洗過濾器,以免破壞缸內生態循環系統,造成龍魚的不適應。切記,不要用冷水直接加入魚缸中,這樣會使水溫劇烈改變,易使龍魚因劇烈的溫差而得了白點病甚至引起立鱗病。雖然白點病或立鱗病并非可怕的疾病,但如果在換水時能多注意這些細節,則可避免掉許多無謂的困擾。
立鱗、腹水癥
立鱗病發生的原因
除了換水時的溫差所引起的疾病之外,另一項讓龍魚玩家頭痛的癥狀便是立鱗、腹水癥。立鱗癥發生的原因,通常是由于飼主平日的疏于管理,使得缸中穢物日積月累而污染了水中環境所造成。而之所以會引發此病癥,大多在于環境遽變,例如大量換水、水溫遽降所引起的緊迫而使抵抗力減弱而發病。此病的癥狀為魚鱗會掀翹、下方會有水樣物、鱗表則略微充血。在初期通常只有在體側的三~五片魚鱗會略為掀翹;但嚴重時則會蔓延至全身的魚鱗且腹部會積水,造成異常的鼓起;至未期時連眼球都會凸出。此病從輕微期轉至重癥期大約在7至15天左右,由于掀翹起的魚鱗有如松球的模樣,所以被取名為松球病,別名立鱗病。由于罹病個體的食欲會大減且失去游動的力量,因此若不在有效時間內緊急進行藥浴處理,則魚只會日漸虛弱而導至死亡。
如何處理立鱗的病魚
魚只會生此病,大都是因為處在一個不良的水質環境下所造成的。由于水中的硝化系統失調及日積月累所屯積下來的物理、化學雜質導至水質惡化,進而使個體產生食欲不振導致營養不良或生理器官發生障礙等癥狀。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氫離子濃度低及水質腐敗的飼養環境中,最容易產生這種疾病。因此,平日定期更換或清洗濾棉及系統內的濾材、檢測水中的pH值及亞硝酸濃度、注意水質的透明度與水中懸浮物多寡及保持缸中的清潔…等,便成為預防此病發生最重要的工作了。
如魚只不幸發生立鱗癥時,則需開始對缸中進行換水、調整缸中的水質及更換舊濾材等工作,來減輕水中有害物質對魚只的二次傷害。從發現魚只的活動量降低及食量減少時就要特別注意了,因為初期時鱗片只會有稍微的掀翹,若能在初期發現便實時的給予治療,實為最有效的治療時期..可以50公升的水對1公克的磺安制劑或是[口夫]喃劑、抗生素來進行藥浴,然后再將溫度調升至32~33℃,請注意缸中藥色、水質的干凈度并提供充足的打氣量,如果24小時內水色變得混濁不清,便需立刻酌量換水,并以活性碳濾除,待水質清澈穩定再重新加藥治療。藥浴3天后即會有明顯的改善,此時可用活性碳置于濾槽內將□藥濾除,再重新下藥會有很好的療效。(濾除藥后的活性碳切記要移除拋棄),一星期后便可開始換水1/3及少量喂食。
在魚的食量及鱗片狀態明顯平順正常后,即表示恢復健壯,雖然此時鱗框邊緣會有些許焦狀黑褐色,但不受影響,約草20~30天即可回復原來的光澤。
|